纸质书或将再迎黄金十年
来源: | 作者:gdsfx2014 | 发布时间: 2016-03-09 | 922 次浏览 | 分享到:
   “依托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纸质书在中国至少还有10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还会有不少于10年的平稳滑行期。”在媒体对传统出版的一片唱衰声中,南开大学的一项研究却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传统出版从业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研究者对中国纸质书黄金发展期的信心从何而来?出版发行单位应如何把握黄金发展期带来的机遇?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徐建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利好

  媒体:你的研究显示“纸质书在中国至少还有10年的黄金发展期”,为什么是10年?

  徐建华:对于这个推论,一个依据是国家的宏观规划。“倡导全民阅读”两次(2014年和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11月又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依此推断也将会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不出意外还将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这样一直延续到2025年,距今正好10年。

  另一个依据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利好。中办、国办2015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个宏伟目标中,有许多具体而可考核的指标,其中与纸质书相关的指标就涉及公共图书馆评估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建设以及总分馆制度等方面,这对纸质书是重大政策利好。

  媒体:具体来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政策利好?

  徐建华:一是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与建设。要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的建设目标,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与建设。目前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域超过3000个,但不是都建有公共图书馆。据201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共有2500多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参加评估,其中2230个获得相应等级。这就是说,全国还有500多个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公共图书馆不具备评估条件,或根本就没有图书馆。

  二是相关评选对人均藏书等指标有要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是文化部门在财政部的支持与配合下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其创建标准中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藏书和人均年增新书都有量化指标。

  三是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建设。2015520日,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同时要求各地合理确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复本量标准及馆藏定向补充与剔旧原则,确保剔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1本纸质图书。全国现有中小学生人数不少于2亿人,学校图书馆“每年至少生均新增1本纸质图书”,这个市场是何等之大呀!

  四是总分馆制度。《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还提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

高校图书馆也可开设分馆,教育部2016121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资料室),分馆(资料室)受总图书馆领导或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开放。

 

□图书馆市场大有可为

  媒体:根据你的研究,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国家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反映在纸质书方面,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来实现的。那么,出版发行单位在开发图书馆市场时,在理念和行动上应该有什么创新?

  徐建华:出版社、发行单位、馆配商一定要认清公共图书馆是纸质书消费的主体之一这个现实,将关注重点转到公共图书馆上,确立与公共图书馆共生共荣的观念。

  收集、分析信息是进行合理决策的基础,出版社、发行单位、馆配商应该根据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利用公开与专有渠道,积极主动地关注与系统收集自己业务开展所辐射区域的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信息。例如,新的公共图书馆立项、建设与开馆信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名单和各省(区、市)的培育名单,不同地区总分馆建设信息,本地区地方性图书馆法规制定信息,本地区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全国文明城市申报信息等。

  在充分信息保障的基础上,出版社、发行单位、馆配商再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决策,如公共图书馆评估前一年的2016年、2020年最好不要出大码洋图书,这是因为评估只有数量要求,所有图书馆在有限经费范围内总是采购尽可能多的册数;了解了总分馆建设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复本量的乡梓文献推荐;了解了本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标准制定及其实现方式,尽可能配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实现目标。

  徐建华表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公共图书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出版社、发行单位、馆配商不应仍以老眼光看待,而应积极介入其中,找到自己合理位置,合作共赢。除积极参加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招投标、争取更大份额和正常履行供货协议之外,出版社、发行单位与馆配商还要真心诚意地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