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刚刚结束。室外温度还在零度上下徘徊,但会上发布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却令在场的实体书店和出版从业人员深深感到,最冷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了。
2014年,国内图书零售渠道整体市场增长率达到10%左右,其中地面实体书店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滑坡以后,首次恢复增长。更多的数据表明,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格局已渐趋稳定,各自市场细分的差异化也更为明显。
这也意味着,只要找准各自定位,书店完全可以在地面和互联网“高架”上并行不悖,并且进一步实现“加速”。未来的图书市场,应该是一个线上线下彼此分工、彼此连通的良性、立体的生态系统,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多少窥见它的模样。
实体书店 首次显著整体回暖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批露,2014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负增长的态势,止跌回稳,增幅达到3.26%。更难得的是,无论在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在大书城、中小书店还是民营书店,都实现了正增长,体现了实体书店一次显著的整体回暖。
其中,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回暖幅度最大,高达7.87%,相较于2013年-6.46%的负增长,可谓一个“180度大逆转”。“进书店买书”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线城市读者热衷并“回归”的生活方式。在各级别城市书店中,大书城以8.11%的增幅,成为最重要的带动力量。
在最近10年来,有近半实体书店纷纷凋敝。久久盘桓不去的“寒潮”,在许多行业内人员心头“冻下”了一块捂不化的坚冰。那么这次振奋人心的整体回暖,究竟是得益于哪些原因?开卷从收集到的数据中分析认为,卖场改造吸引客流、社店结合创新营销活动、书店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效率等多重因素,都是实体书店打开市场的主要原因。
这诸多方面的改进,其实是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摸索多年后总结出的“突围之道”。比如卖场改造,就是走的“混业经营”的路径,并且针对特定的地理位置、顾客喜好,在图书的经营品类和摆放布局上进行更精准有效的定位。许多书店更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线上资讯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打破实体店地点固定、辐射半径小的局限。此外,一些书店在服务、管理方面的常年积弊,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线上线下市场 细分差异明显
跟往年相比,这次的图书零售市场报告首次将天猫书城的2000余个网店数据也统计在内,对国内实体店和网店渠道表现进行了全面比对。结果显示,线上与线下的热销图书有很大差异。随着图书市场的细分越发明晰,地面和网络书店的渠道格局已渐趋稳定。
在实体书店渠道,教辅教材依然是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比重最大的细分类,为25.5%,同比增长0.3%,其次是社科、少儿和文学,码洋比重均在10%以上。网络渠道的销售结构则与实体书店拉开了明显的差距,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是社科类,接近30%;少儿、文学和科技在网络渠道所占码洋比重也高于地面书店渠道;而教辅教材的比重则低于10%。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的新书品种数为19.8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这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被认为是新书出版的理性回落。畅销书依然是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报告显示,2014年上架销售的132万种图书中,销量排名前5%的图书码洋贡献率达到63.53%;在网店渠道中,该贡献率则高达80.55%。《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查理九世(21)》、《之江新语》、《笑猫日记-从外星球来的孩子》位居实体店大众畅销书前三甲,网上书店渠道的前3名则分别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百年孤独》和《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两个渠道的上榜类别与分布基本一致,少儿文学在两个渠道中都是榜单主力,但生活类图书在网店表现更加突出,实体店文学类图书受欢迎程度更高。
行业壁垒 正在被网络消解
许多人认为,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正是被网络购书平台一点点挤占,线上跟线下,也一直“势同水火”。然而,从这次报告的数据来看,一个线上、线下各自细分市场,并行不悖的良性图书生态系统,已经初见端倪。互联网非但不是书店的“穷途末路”,反而正在消解传统图书行业中的层层壁垒,让书店的路越走越宽。
报告显示,2014年的在线零售持续增长,但网商自营业务增速放缓,网店“驻扎”的第三方平台则呈现了一波强劲的增长。天猫图书音像业务总监李波称,天猫书城2014年销售增长率高达68%,而推动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各大主流出版社纷纷加入到线上平台的分销体系,“出版商-经销商-读者”之间的链条被打通,资源和信息的流通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原先,网上的民营小书店与读者直接接触,但很少有机会跟出版方沟通。接下来,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据:《文汇报》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书报刊发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 备20045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