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方:独立书店于社会的意义(1)
来源: | 作者:gdsfx2014 | 发布时间: 2016-07-15 | 3050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而优书店的历史沿革

       创立:从一本书到图书批发 
      学而优书店是我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创办的,起因1993年10月8号顾城之死。我当初在花城出版社的《随笔》杂志做编辑,我有一个同学在香港,她非常热爱诗歌,93年时大陆信息还不大灵通,她在香港可以第一时间知道顾城的死讯。那天早上我还没醒来,那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说顾城杀妻后自杀了,我们要不要做一本书?我这个同学是很有意思的人,很多奇思妙想,我当时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做那本书要抢时间,我那个同学在香港找资料,我先生当时在北大做访问学者也帮忙找资料,我就在这边做编辑。编出来之后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给出版社出版,我们只收一个编者而已。但当时出版社出书的速度非常非常慢。我们希望在10月下旬南国书香节上推出,但出版社来出版的话根本不可能!最后我们决定自己来投资出书,出版社也同意了,收了我们5000元书号费。因为销售的时候需要一个经济主体,我们就筹备成立公司,注册时间是1994年1月23号,几天前我们刚满22年。
     注册之后,我们的这个公司对出版社是完全公开的。我一边做编辑,一边还要因此给出版社交管理费,每年几万,大约交了10年。我们在发行书时,区别于新华书店的渠道,一些也有书出版的公司不想给我们钱,要跟我们换码洋,我们就想先做一个批发的业务来消化这些换来的书。1994年6月,广州图书批发市场在附近开辟了新区域,我们看过后要了一个铺面,开始做批发业务。从1994年6月28号开始,一直到2013年7月30号业务终止。终止前的那几年时间非常艰难,零售书店都在纷纷倒闭,批发公司当然也非常难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终止一个批发公司比终止一个零售公司要难很多。因为批发是中间商,做下游书店的业务,基本上是赊销业务,不像零售是做终端读者的生意,除个别团购业务外,基本没有赊销。所以从2013年终止业务之后,一直到2015年10月30号,我们才把图书层面的东西基本做了一个了结,一些债权债务还没有了结,所以说非常艰难,就这样我们做了19年的批发业务。
 

      从批发到零售,历经周折
 
      到1996年10月份我们开了零售店,也就是学而优书店。在中山大学西门外的右侧,8年前被推倒做了科技楼。那个店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在拆墙就去问,得知要做商铺,就要了两个铺面,大约120平米。94年做批发的时候就是大进大出,民营书商没有很好的地位,买卖书号,书的质量也不好,所以到95年我们就想做零售,觉得零售才可能是对自己真正兴趣的满足。零售业务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本地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学而优书店是广州第一家对室内装修有设计概念的书店,且店内所受图书基本上是在城中其他各类书店很难买到的社科人文类图书,所以开张以后变成了城里购书人趋之若鹜的一个地方。
      1998年我们开了第一家分店,只开了半年,在棠下。那是中国第一家好又多超市,非常想引入书店,我们没有经验,而且卖场在地下停车库,实际上真的不行,我们开了半年就承受不住租金以及卖不出去书等等各种压力而撤店。
第二家分店东风店也是1998年开的,到2013年结束。我们没有再续约,因为租金太高了,之间搬动过一次,没有搬之前并没有亏。后来反思如果没有搬可能会好点,但店面形象比较差,是临时的建筑,也漏水,所以花了一笔重金把书店搬到永久的建筑里,就亏本了。
      2004年在深圳机场开店。到2007年,满租期后重新投标,规则是谁给的租金最高谁中标。我们当时报了一个临界点的费用,做得好一点就赚一点钱,做得差一点就亏一点钱,但亏的钱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已经算有一点疯了,但还有一家公司完全是疯子,3年租期比我们多给机场1200多万,相当于每天多给1万多人民币,当然中标了。我们当初进驻深圳机场是有契机的,是因为原来的商家大肆售卖烟酒假冒产品;也卖书,还欠我们30多万书款。我们进去以后做B号楼,开了全国机场书店风气之先。2008年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微博风靡一时,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我们04年开店的时候一个机场店能卖近2000万的书,但07年这家店投中了之后,他们连租金都交不起了。我们如果中的话也会亏老本,也算因祸得福,因为真的料不到智能手机对图书阅读的分流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广州地铁文化快线是广州地铁一号线里面的书店,是学而优和地铁环境公司一起做的。四年租期满了之后重新投标,又有一家店“乱来”,不计成本。我们在地铁里面开了四年是有数据支撑我们的报价分析的,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增长模式。我们又报了一个临界点的数字,可是这家店报的数字高我们两倍,结果它到2014年就破产了,员工工资都几个月拖欠。所以在商业上要非常慎重,保持理性,不要太过于冒险。
      省美术馆店05年开业到12年结业,省美术馆在过去10年地方美术馆里是非常棒的,馆长希望做大美术,就找我们进去。后来馆长换人,理念不一样,我们就结业了。
      其他在深圳的店是在深圳机场店的影响下开业的,比如何香凝美术馆店还有花园城店。深圳东门店只开了半年,因为我们对深圳的地域状况不了解。我想在座各位也有想开书店的情结,我的想法是,开一个比较小的店玩一玩问题不大,可是我们在深圳东门店投了很大一笔钱,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纯粹几乎只卖书,只有一点咖啡可以销售出去。这样每个月下来亏十几万,半年就结业了,还是我们对深圳这个城市不大了解。你在一个城市不住上几年,你不会真正了解这个城市,不能只看表面。我有个朋友,是在广州老机场开过书店的一个老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头几年,在里面开,无任何竞争,网络书店和手机阅读都没有兴起,应该挣了不少钱,于是要在广州芳村开一万平方的店,我说那个地方不适合,但他不听,最后开了4000多平米,根本不行,最后东江海鲜的老板成了股东,书店越做越小。所以选择一个地方开店,只看人多是不行的,那个地方的人虽多,却不一定爱买书。
      2007年1月我们在少年宫开童书坊,开了一年就获得全国优秀儿童书店的称号,当时的理念是要推广优质阅读。开到15年7月结业;2010年开省博物馆店一直到现在;2011年11月时代美术馆开业到2015年结业,也是亏损。2014年12月星海音乐厅店开业;2015年8月金融店开业,由我们代运营,未来也许是一种开店模式。
      以上就是学而优基本的一个历史,我们高峰时有30多家店,260多名员工,也是因为机场店和地铁文化线上每一个店铺都要单独注册证件,所以显得店数很多。(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