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交流环节Q&A
Q:在大家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的前提下,文化空间的营造甚至活泼的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式,是不是实体书店今后发展的趋势?
A:总体上是这样的。因为现在获得书的途径有很多,书店有可能死,但是阅读不会死。有阅读就会有交流,有分享碰撞,就需要一个空间,所以我们利用书店的空间交流,或者如你所说在进行社会教育,卖书就只是空间的一部分了。
Q:如果我们给书打很多的折扣,会不会影响到作家的收益?
A:出版社和作者都希望书卖得多,但是现在网上书店为了折扣,把出版社盘剥得没有多少利润,出版社引进新书稿就会显得非常艰难。现在打折止不住就提高书价拿回利润,作者的那部分也能得到保障,但对实体书店是最不利的。
Q:白岩松在武汉表示,实体书店要有法律法规的保护。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一个提案叫“新书保护期”,在新书刚出版三到六个月之内,折扣不许低于八折,我想这会是一个好消息。还有人提出建议,给实体书店降税,这也是一种方法。我的问题是,获得知识很容易,但是在知识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如何正确地获得书上的思想和知识?
A:我一点都不反对电子书和非纸质书,首先阅读不会死,然后也不认为纸质书会死,除非为了环保禁止纸质书。只要有阅读就会有交流。所以我觉得你的问题不是问题。
关于税的问题,我们的增值税是13%,比工厂低一点,加上各种附加大概16%。现在中国整个图书业享受免三年的优惠,这也是各方人士各种呼吁的结果,所以这个问题暂时不是问题。我在最艰难的时候对这个增值税是深恶痛绝的,很多国家对书一直是免增值税的,有的国家最高也就5%,增值税我认为是一个“雁过拔毛税”。
关于白岩松的提案,我希望这样的:我刚才也讲过了,如果真的是市场经济,是会有规矩的,但是现在的环境提这些是没有意义的。关于八折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呼吁,我感觉自己都快成“祥林嫂”了,怎么说最后都没有结果。在2007年我们曾经协调亚马逊和当当一起把网上书价稳定下来,细致的条款都定下来了,但是最后没有成。而且我比较悲观。觉得这
个条例最后会变成一纸空文,因为中国人很聪明的,有法律也不遵守,或者会用各种其他方式比如送优惠券还是会把书价压得很低。京东刚切入图书业的时候,刘强东的微博上有案可稽,他说对图书事业部的规定,如果三年之内有卖书卖出一分钱的毛利润,5年内有一分钱的净利润就要开除负责人,这不是倾销是什么?(所以当时它的书是6折进货4折售卖)我在微博上这样说就引来各种骂声,后来我就关了评论,社会上很多人不管其他只希望便宜。图书是很小的行业,三四年前统计是300多个亿的终端销售,一个万科就是1000多个亿的销售。电商基本是拿卖书来做垫脚石,吸引流量,吸引顾客去买其他的商品。京东用图书做广告,就算在书里亏一个亿,同样在别的领域花一个亿做广告的效果,也就是流量引入的效果是绝对没有用图书的低价销售来打广告的效果好的,这就是我们觉得最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国内没有相关的法规来治理。
Q:请问您是如何选书的?如何对售卖的畅销书和小众优质书进行配比?
A:实体书店会有空间的限制,我们最开始只有100多平米的时候只卖学术文化的书,这是我们的强项。现在面积大一些了,我们就放开了,也有童书,生活类和畅销书,但还是要做选择。真正的学术文化价值还是在二楼学术社科学术类图书,那是学而优的内在品牌价值。一楼的畅销书我们还是会有选择,比如一些太过打斗的动漫我们不进,我们的能力能够分辨得出来的暴力色情书我们不进,这是我们的底线。中国的意识形态监察非常严,海外的书我们不敢进,因为自我审查后总会有漏网之鱼。
Q:您在书店转型方面,除了咖啡馆,做讲座,做文化产品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打算?您将学术文化类的书都放在二楼是什么样的考虑?对于引导阅读品味您是怎样做的?
A:我们将学术文化类的书都放在二楼是有点历史的,在第一家店开店时只有放在二楼才能放得下,后来搬过来就延续了之前的摆放。现在一楼的书的受众一般是一次只买一两本,而二楼的书往往是专业人士购买,很多时候会买一两包,二楼比较安静可以慢慢挑,一楼的顾客买一两本来去也方便。这里面本身没有过于深的东西。
关于未来,大方向现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空间比较大,2000来平方,要改造是要花大价钱的,我们书店本身出不起,不像方所有其他领域的资本。我们就会慢慢来,咖啡,美学教育等等。但是书还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块,我们不会把书当成一种噱头。说实在的,我更愿意去传播一种思想,而不是卖一个很漂亮的杯子,如果真的没有办法那我就不做了嘛,不做也是一种做法。
Q:您怎么看待乡村阅读的现状和乡村图书馆的走向,以及您有没有进入乡村市场的打算?
A:如果把乡村当做市场来说,我是没有研究过的。之前立人图书馆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它是公益的,做市场很难。我想举农家书屋的例子,这是国家出钱做的,据说花了100多个亿,花得很高大上,但我很反对它的模式,根本没有造血机制和后续做好的机制。在一个地方大约投三万,有电脑书架和书,最后的结果是90%以上不开门,没有人去管理。好像各地选书都是在省这个级别来确定的,以种植、养殖类图书来说,海边和山区都是同一套的书,有意义吗?所以我在想能不能做成半市场半公益的,我想乡村总还会有留下来的“乡绅”,或者愿意去建设乡村的“城里人”,国家可以拿钱去招标,免租金,免税,给补贴,但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检查,说不定会有有志的人来做,不一定会做到最好但我相信肯定也会比现在好。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
(文章经学而优书店 (xooyo2012)授权转载)
Copyright © 2014 广东省书报刊发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 备20045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