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京书店之旅
来源: | 作者:刘二囍 | 发布时间: 2018-02-07 | 8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巴黎和伦敦,逛书店时,更多的感慨是历史感,其古朴的建筑、传统的氛围,和背后的传奇故事常为人乐道。然而,缺乏活力,很多时候它们重心还停留在把书作为流通的商品售卖出去。日本新兴的一批书店则不同,它们更具备想象力与创造性,主张售卖书中的内容。

      倡导与生活方式结合的日本书店,以其特有的概念与形式,开创了新的局面。置身其中,感受到的不是宏大的思想与精神,也无关知识分子与精英阶层,这里不去谈什么存在与虚无,不去谈什么主义与意识,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才是最实在的。

      如何将书中内容呈现,如何基于图书对生活进行提案,这是对策划与编辑能力的考验。日本的书店,让我们看到企划能力正在成为一间书店的运营重点。

      前段时间,我组了个考察学习团,和书店的同事们一起,去东京拜访书店,领略了他们的实践。  

001茑屋书店
      茑屋书店是这次行程的核心部分,按耐不住内心的期待,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刚出代官山地铁站,在高架桥下,与一间茑屋书店的分店不期而遇,走进去逛了一圈,三四百方左右的空间内,星巴克与书区共融,座位零散地分布在各个角落和书架旁。这点蛮让我惊喜,其实这是和1200bookshop共通的地方。我一直尝试把书店作为一个阅读场所,而不止是售书空间。同样融入咖啡区的书店,有不同的结合模式。像在方所,带入咖啡区的书籍需要先结账购买,而在西西弗书店,如果要带店内的书去咖啡区阅读,需要进行登记。当然,这些都是会基于书店自身的定位与运营策略。

      在整个日本已经有上千家茑屋书店,这只是其中一间,不宜停留太久,我们的目的地是旁边的茑屋书店旗舰店。
这是三个独栋建筑通过连廊链接起来的综合体,占地面积13000多方。从建筑外观上看,白色的方盒子,简洁醒目,有比较强的设计感,由英国和意大利建筑师联合主导,而主视觉系统是由本土大师原研哉担当。网红时代,颜值当道。设计上的精心投入,使其建成没多久就被评为世界最美书店,红靡网络。

      白色建筑体内部包罗者书籍、杂志、音乐、电影、餐饮,多重业态搭配组合,人们来到这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茑屋书店成为了一方乐园。
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紧挨着童书区,是玩乐或上课的场地,往楼上走,有一个小小的儿童诊所,专门给小朋友打疫苗,有充满绿意的中庭,从环境设施上判断,这里可能在提供托儿所的服务。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书店卖的不是童书,而是以童书为基础,拓展书中内容,深入整个领域,提供教育保健托管等项目。

      不过说实话,在代官山的观感并不惊艳,觉得茑屋书店与诚品书店高下难判,直到我去了茑屋家电。
位于二子玉川的茑屋家电从根本上颠覆了一般人对家电店的认知,增田先生把家电店开成了一个书店,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让人大开眼界,成为不止书店行业,更有商业圈和创意界的学习榜样。

      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领域与相关联的书籍混合摆放,图书与绿植、家电、家具、艺术有机组合,搭配柔和的灯光,可以轻易激发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置身其中,会情不自已地想要热爱生活。这种体验很像多年前我初次逛宜家家居,不同的是这里的向度更广,深度更精细。在茑屋家电里,有针对科技产品、艺术摄影、音乐、烹饪、美容、健康、居住的专业导购,他们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有价值的生活提案。

002 COW BOOKS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这两年,他的几本小书诸如《100个生活基本》等,在中国的销量十分可观。他除了是《生活手帖》杂志主编的身份以外,还是一个书店店主。

      在创办的COW BOOKS二手书店之前,他有着丰富的传奇色彩经历。念书到高二,觉得读好大学进好公司的未来太无聊,便选择休学。随后外出闯世界,做苦力劳工,攒了些钱后一个人跑去美国流浪,即便当时连英文都不会说。在美国的那几年,他对当地的图书杂志与嬉皮文化等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度,从美国带回的二手书、二手画册、二手服装、二手唱片,被他摆在东京街头的地摊上,竟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逐渐,松浦意识到与书相关的工作能力是自己的长处,于是,他开始围绕着书下功夫,开了二手书店。2000年,他改装了一辆小卡车,做成了流动书店。他开着小货车,周游全国,与陌生的客人相见,每次停驻的地方,突然而至的书店就犹如大地上开出的花朵一样娇艳。松浦的这一举措,在年轻人群体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和启发性。
两年后,松浦开始经营COW BOOKS,而此时,深谙图书的他,在日本已经有着不俗的威望,书店的生命力自然不会脆弱。

      这是一间店主名声盖过书店本身的店,但是不可否认COW BOOKS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目黑的这间二手书店,位于滨河的街道边,沿河种植着成行的樱树,樱花时节,这条河的水面将会被粉红色铺满。它很小,也就二三十平方米,图书总量不过三千册。在里面,完全感受不到二手书店的气质,每一本二手书都经过清洁处理,或者修复保护,把它们像宠物一样悉心对待。书籍的筛选也有着严格的条件,若非精品,很难混入。数量上虽说不足,品质上绝对有保障。

       如今,松浦已经卸任主编,COW BOOKS也交由店长主管,但是松浦弥太郎已经成为一种气质弥漫其间。很多人奔着松浦弥太郎的名号寻觅此处,就连小野洋子也是。据说,来此光顾的客人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人。

003  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
      这是一间前屋卖书后房做书的店,书店部分与编辑办公区域仅以透明玻璃隔断,彼此可以一览无余。这种组合,颇有传统作坊匠人的意境。

      位于一楼店街铺书店,有着宽广的临街面,很好的品牌露出机会,然而却低调到招牌只在门口的小黑板上出现,只能通过上面的粉笔字迹分辨出我们是否来对了地方。
     
     虽然,低调到门口没有招牌,但是进去后还是可以明显察觉到它的特有招牌zine。(zine是一种独立出版,小规模印刷,手工感很强,不以盈利为目的,区别于主流传媒的文化产物。zine的精神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出版自己的想法),书店除了发行zine以外,很多创意人将自己的zine带到书店里代售,在入口处的第一张大展台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

      听闻早前,涩谷书店主打高冷系,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过于时尚反而给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当运营方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转型为“邻居的小书店”,客流翻了一倍。如今在书店,有很多妈妈们和老头老太都能看懂的书。店家自己主编的杂志《made in shibuya》,就是推关于涩谷的各种在地文化。
店内,清一色的素白书架,然而书架的形式与组合方式非常有趣,打破常规的行为,总容易让人耳目一新,并赞许十分。

004 B&B
      今年9月,在成都举办的书店力国际论坛,唯一的一位日本嘉宾代表就是内沼晋太郎,就是本屋B&B的创办人。这也说明这间书店在日本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2012年创办于下北泽的B&B是一间二楼书店,过一段楼梯,在台阶尽端陈列着各式海报与杂志,推门入内后,是一个房型空间,在100方左右店区域内,陈列方式很随意,每一个书柜都不尽相同,包括桌椅在内,多是二手家具,同时是店内的在售商品。店主引入家具商,降低开办投入成本,使店面视觉效果更丰富有趣,也为自己增加了营业收入。
家具是书店四项重要经营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啤酒、活动与图书。

      活动是书店的王牌,一个小书店,一年可以做500场活动,几乎每天都会有。一般书店举办的活动,通常是免费的,而B&B有所不同,它的活动多是收费的,由于质量高立意好,不乏参与者。高频的收费活动是书店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店名B&B,一个是指book,另一个是指beer,显而易见饮品是书店的内容之一。每逢办活动,参与者都会手持一杯,其他时段,也经常可以见到客人边喝啤酒边看书,或许在酒精的效力下,一些人突破理性的限制,更容易掏腰包买书。

      归根到底这里是个书店,前面的几项内容做不到喧宾夺主,因为有着内沼晋太郎这样的操盘手。2003年起,涉足图书的内沼,在网站上卖二手书,在业界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与经验。除了书店店主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职业身份是book coordinator,为一些商业场所或机构空间提供选书或者相关业务。
      如今,80后的内沼,是继松浦弥太郎后,日本书业的新星,受到推崇与赞赏。

005 BOOK&BED
      循迹而至,吃了一个闭门羹。店员说,仅在下午时段对外开放。当我们考虑第二天再来时,工作人员说我们不是书店,我们是hostel。
哈哈哈,真坦诚,那再见。

006 模索舍
      这间走过了快半个世纪的书店,好像依旧活在几十年前,在东京这样高度发达的城市,它显得很突兀。这是一间即便是在盛夏,也只是开风扇的书店。
不开冷气并不是刻意营造个性,抑或倡导绿色环保,只是因为陈旧的制冷设备过于耗电,高额的电费很可能会拖垮经营不畅的书店。

      事实上,这间书店的个性太鲜明了,完全不需要额外的包装营造。很难见到一个书店的图书可以以核电、死刑、环境、慰安妇、天皇制等来分类,在收银台附近,陈列着“新左翼系”党派机关报、右翼团体的小册子、被判死刑囚犯的支援报告等,同志主题同人志,年轻女子“援交”体验记录也在列。据说,在店内卖得最好的书是《救援笔记——被逮捕前必读》,介绍被逮捕时如何应对、在拘留所的生活、警察的追究、调查方法、家人如何对待等等。这些图书多是涉及政治色彩,或是关于地下与非主流文化,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件多么与众不同的书店。

      如果了解它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何呈现这种情形。在创建之初,这里就是学生运动的交流空间,随后成为据点,经营者更换了好多任,抗争与反对的精神一直续存。现任的店主依旧具备参与社会运动的热情,市场参与游行。招牌的营业时间的下面备注着:无休,但外出举办活动或社员参加游行时,会提早打样。
可能是图书类别略显激进和极端色彩,让路人有种生人勿进的感觉。于是,模索社在门口挂着温馨提示:正在营业中。大家不要害怕,请随便进来看一看。用这样的方式,尝试亲近普通读者。

       其实,模索社并非激进的,它甚至保守传统的。它的模式都沉浸在旧时代,丝毫不迎合新市场,不拥抱高颜值。然而,数十年不变的破败装修,配上随意摞积的书籍,凌乱的报刊,却尽显美感。

007  森冈书店
      这间藏身银座的只售一本书的森冈书店,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在中国红得一塌糊涂。以至于一些人东施效颦,也开了一间只售一本书书店,殊不知只是空有形式,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噱头之后的尴尬。

      森冈书店能够持续地保持知名度,定不是徒有虚名,如果没有内容的支撑,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在森冈书店,图书不再是单纯的商品,他们售卖的不是书,更是书中的内容。围绕着一本书,策划一系列的内容,包括分享活动、主题展览、workshop,并延伸出周边产品。在森冈书店,考验的更是店主的策划能力,如何将书中内容结合其他方式呈现。

       小到只有十平方米左右,我们冒着雨来到门口,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到屋内已经有四五个人,犹豫是否晚些再进去,因为觉得室内再加上我们一行五六个人,估计就会显得很拥挤了。这时店主森冈走了出来,招呼我们进去,示意外面下雨,不要淋湿了自己。这位日本网红书店店主的亲和力,真是让我这个中国网红书店店主自惭形秽。

      本期荐书为best of Brooklyn,整个店面以brooklyn为主题进行展开。能把一本畅销书或者名家的书卖很多,这只是常规操作,倘若能够把一本不广为人知的书,或者一位非著名作者的书卖好,则是一种能力。森冈书店已经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很多作者和出版社都争相与其合作。

008 神保町旧书街
      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书街之一,齐名查令十字街。然而它在视觉上和规模上,更胜一筹。
      这些旧书店看上去很美,但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由于模式受限,与新型书店相比较而言,运营生存能力并不美好。

009 纪伊国屋书店 丸善书店
      纪伊国屋是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颇有中国新华书店之感。在海外也具备不小市场,成为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最大书店。
      丸善书店是日本的老字号,有近一个半世纪之久,这次造访的是其旗舰店,在体量规模与上与纪伊国屋差不多,不过在装修上更显现代,像是升级改造版的新华书店。

010 MUJI BOOKS
      两年前,开在上海淮海路的无印良品旗舰店,设置了MUJI BOOKS,名噪一时。这次在东京,特地去了有乐町店,这间旗舰店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无印良品店。可是有了BOOKS的MUJI算书店么?

      在我的判断标准里,不算。因为有没有这些书,MUJI还是MUJI,图书更多的作用是配景,是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