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享书店?
来源: | 作者:阿渡 | 发布时间: 2018-02-07 | 202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关于“共享书店”、“共享图书”的推文,图书一下子遇见了 “共享” 的风口,这些推文是标题党还是真商业?是噱头还是真风口?还有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图书呢?

1.0时代:摆摆书架
     2010年一名南京大学大四的学生刘白光和他的几位同学创建了一家社会型的共享图书平台--摆摆书架,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一家共享图书平台,经过八个月的开发,于11月上线,刚开始注册人数寥寥无几,后经网络红人“和菜头”的推荐,网站注册人数猛增,一度宕机,但这是一个侧重于在校大学生偏公益的共享图书平台。其特点是平台不产生购书成本,图书快递费由会员分担,对于个人会员的快递成本还是偏高。抛开商业不说,平台只解决了书友把书当废品卖和书友轻度社交这两件事。

2.0时代:借书人
      “借书人”于2015年6月创办于哈尔滨,2016年3月上线,同步实现了PC端和手机端的借书体验。亮点是他们把图书的运费转移给了会员,把购书费转换成服务费,赢利主要来自服务费+磨损费。痛点是前期借书的成本较高,体验感有待于提升。
     记得一位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描述了自己体验借书人的经历,从注册到下单,然后就是期待图书上门,前后足足花了近三周的时间才收到书,这个时间相信很多人是等不起的,最后算了一下成本,杂七杂八的费用早已超过了直接在当当网下单的购书成本。

爱喜阅
     2003年从传统书店转型到共享无人智能书店的爱喜阅创始人黄航号称在此行业已有15年的经验了,对自己研发的智能售书机信心满满。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读的书。但现状是布局于大型商超的智能书店购书者却寥寥无几,这与他们巨大的投入显得有些尴尬。虽然有了比较智能的书柜,但传统书店转型的人身上的互联网基因并不明显,他仍然无法做到如何打通售书和购书二者的“任督二脉”。

     最后,简单描绘一下笔者心目中共享图书3.0的真正模样。
所谓共享经济,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特点:充足产品+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对于共享图书业态来说,可理解为:图书不一定是你的,智能书柜也不一定需要你购买,实体书店更不需要你去交租金。真正的共享图书一定是“一旦拥有,天长地久”,怎么理解?其实就是用户只要扫一个二维码,关注一个APP或微信公众号,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获得良好的借/购书体验。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岂敢自称为共享图书?最近媒体和朋友圈频繁转发的共享图书和共享书店项目的落地,用这个标准比对一下便知道是炒作还是共享了。